杨成勇,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律系,同年进入卫辉市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汲水镇人民法庭庭长,已在基层法庭工作近30年。用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让人民满意,当地群众亲切的叫他“老杨”。一位当事人说,叫他“老杨”是因为他姓杨,也因为当地乡村最常见的就是田间地头的棵棵白杨。群众一语双关的称呼,倒让“老杨”觉得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群众把自己当成了可信可靠的人。
“老杨”是一个严肃的人,体现在严肃执法,秉公办案。老杨的家庭生活还比较清苦,但他从不接受涉案人员的财物,不在家中接待当事人,不让家人过问公事,对于登门说情的当事人或亲朋好友,他都严词拒绝,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从不越法纪“雷池”一步。
在一次办案中,杨成勇的一个外甥女因感情不和起诉离婚,到法庭请求其在财产分割上多加照顾,其外甥女认为这只不过是姨夫举手之劳的事情,没想到却被杨成勇严词拒绝,他不但没有关照,而且依法对该案进行了回避。每当谈起这件事,家里人还一直耿耿于怀。
“老杨”是一个有情义的人,体现在情系百姓,无私奉献。长期的审判实践使他积累的丰富审判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民事审判方面,探索出一套强化调解、追求效率的新路子,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在今年年初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件中,一位80多岁的老太来找杨庭诉苦,说自己老伴已去世多年,有三个儿子,最近两三年,两个儿子一直不尽赡养义务,另外一个儿子又身患癌症。实在不得已来法庭找“老杨”法官的。
“老杨”受理此案后,多次到二被告家中,与他们沟通,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听他们说家常旧事。“老杨”明白,每一起赡养纠纷后面都有着难以理清的家务事,听当事人把话说完,是理解当事人的态度与尊重。然而,“老杨”更明白,多少纠葛也隔不断亲情,终究是血浓与水。经过努力,两个儿子终于摒弃了陈年纠葛,愿意共同赡养老人。
“老杨”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体现在以身作则,事事亲躬。近年来,为了搞好法庭工作,他很少休息过节假日,家里的事情更多的交给妻子办理。而法庭的事情,事无巨细,事事亲躬。大到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小到法庭食堂、干警私事,他都关心备至。
工作上,他常常要求全庭干警要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别在“小河沟里翻船”。在生活上,他又变花样地做好小食堂饭菜,合理调配,搞好大家后勤工作。遇到空闲,他亲自动手种植庭里的小菜园。现如今,法庭庭容整洁,院内绿意葱葱。
“老杨”的不老心态,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干警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干警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全庭干警的精神面貌在杨庭长的带领下都有了很大改观。五一前夕,新乡中院袁荷刚院长视察汲水法庭时,对“老杨”多年扎根基层法庭的工作精神予以了赞扬和肯定。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杨成勇就这样甘于寂寞,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着。像乡村里常见的老杨树一样,把根深深的扎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擎起公正的天平,用自己青春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和对这片土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