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淅川】为了一库清水向京津

——河南淅川法院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实

发布时间:2014-05-21 08:54:2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河南淅川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所在地。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今年9月30日,丹江口水库将正式向京津调水。

    调水成败在水质!“如果说,淅川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构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护卫着一江清流永济京津,那么法院就是在生态屏障中的一条纽带,它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县委书记马良泉如是说。

    雷霆行动护屏障

    美丽的丹江湖面上碧波荡漾,成群的鸟儿自由地飞翔,湖岸两旁,垂柳依依,清茶飘香,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站在岸边,淅川长青花卉公司经理李成感慨万千。

    “要不是法官们及时出面,我这竹柳还不知道是啥情况呢!”去年8月,李成通过竞标,取得了库区两岸2000多万株树苗的栽种项目。通过反复比对后,他决定从四川绵阳某苗木公司进货,并约定:树苗的须要完整,树干分叉有三树以上,叶子保持青绿。

    去年9月底,当李成带车和人赶到该树苗公司准备拉货时,发现这批竹柳中夹杂着大量干枯的树苗。已交付货款53万元,可树苗质量却不过关,这不仅会延误竹柳的最佳适种期,还会影响到整个库区绿化进展。与对方交涉无果,身在异地的李成一筹莫展。

    “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淅川法院竭诚为你服务。”从未打过官司的李成想起了在湖岸上的一条标语。于是,他急忙打电话让妻子到法院进行咨询。

    “树苗是特殊标的物,像你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申请诉前保全。”立案庭庭长金淅琴迅速启动淅川法院“保水质、迎通水”绿色通道,一边向院长魏建国进行汇报,一边协助其完善有关法律手续。

    15分钟后,抽调以院审判委员会专委金伟为组长、2名法官和2名司机组成的树苗经济纠纷案人员,带着有关手续连夜向四川绵阳进发。

    “两千多里的路程,法官们连夜赶到后立即查封冻结了苗木公司的银行账户,连对方也想不到啊!”提及此事,李成赞叹不已。很快,在法官的参与调解下,更换的优质竹柳树苗运回了淅川,这起跨省货物纠纷案在不到20个小时里得到了妥善化解。

    百里长堤百里绿,法院功劳抵千里。淅川县县长赵鹏对法院工作赞不绝口。他说:“小到绿化用地,大到经济纠纷,都是咱法院出面帮助解决。”如今,库区两岸已分别种上了大面积的金银花、湖桑、柑橘、薄壳核桃、软籽石榴等具有治污净化、生态隔离带功能的生态农业13万亩。生机勃勃的“绿色长廊”,不仅护住了京津人民的“大水缸”,而且有利于库区群众就业增收。

    重拳出击护生态

    4月25日,在紧邻丹江河岸的盛湾镇瓦房沟村,淅川县人民法院刑事巡回审判法庭正在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放火案。

    去年6月,被告人冯某因琐事与村民赵某三兄弟发生口角纠纷,出于报复心理,她将这三家堆放于山坡地里未脱粒的麦垛点燃,并烧毁了山坡上的部分绿化树木。

    生态保护无小事。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宣判,以被告人冯某犯失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面对特殊的县情,淅川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打击与整治并重、建言与宣传共举,通过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矿产和环境污染犯罪,着力保调水源头。

    近年来,淅川县法院受理各类土地、林业、环保、规划等涉环境保护案件百余件,已全部执结。分别对31名非法捕捞水产品、滥伐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被告人判处了有期徒刑,其中,18名罪犯被判处了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到案发地公开开庭审理21起。同时,该院充分发挥司法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助政府先后关停并转企业338家,并帮助企业解决在关停并转中股份转制、工人就业、劳务纠纷等513件;通过深入实地开展司法调查,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县、乡两级政府发出司法建议37条,为保护水质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产业转型转出一库清水,法院行动动出民富社安。如今,渠首大地森林覆盖率已达51.4%,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处于优质饮用水状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

    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巍巍青山之上,回荡的是淅川法院服务国家大局的动人旋律,镌刻着法院干警对京津人民的深情厚谊。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5-19 4版 陈自勇 张长海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