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绘制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新蓝图,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机关提出要求:“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新形势、新任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人民法院如何通过打造一支过硬的高素质法官队伍,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成为今后人民法院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打牢法官队伍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核心内容强调:“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并再次重申司法要坚持“三个至上”——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首先,法官队伍建设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要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孟建柱同志重要讲话作为法院干警最基本教材,把“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作为基本要求,把“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精心研究制定法院队伍建设方案。其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确保干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增强抵制干扰的能力,打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思想根基。学习和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为新时期法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强化法院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做指引和保障,方向不明,理念不清,定位不准,法官队伍建设就会偏离正确行驶轨道;没有先进、合理、科学的理念指引,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就会走向误区。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以“三个至上”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夯实法官队伍内在素质基础。再次,要不断增强法官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于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专业化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中,贯彻于干部选拔任用、遴选、奖惩、教育培训等事关队伍建设的每个环节。特别是要搞好法院领导班子的建设,把政治立场坚定、法律业务熟悉、年富力强、符合法官规定条件的人选任到法院领导岗位。
二、树立严管厚爱意识,着力提升法官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法官是“把手指放在善恶交界之处,就可以触碰上帝袍服”的人。法官的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面临着很多的诱惑,对法官的严格要求是对法官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与要求日趋更高更强。然而,最近发生的上海法官嫖娼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抹黑了人民法院队伍的整体形象,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着力提升法官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尤显重要。首先,法官队伍建设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其次,要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廉政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强化以惩促防措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审判工作中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再次,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个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管好干警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对干警队伍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切实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再其次,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围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准则,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按照“三化”要求提升法官内在素质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孟建柱同志指出“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提升政法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法官队伍的“三化”建设,是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助推剂,是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引领者。法官队伍正规化是前提,法官队伍专业化是基础。实现法官队伍“三化”建设,是确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前提,是新时期法院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方向。当前,河南全省法院正积极推行新型合议庭审判制度改革,正是顺应了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法官队伍‘三化’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2013年,平桥区人民法院作为基层法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打破全院原有的机构人员布局,实施主审法官负责制,11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法官被选任为“主审法官”,挑起日益繁重的审判业务“大梁”。审判力量配置的优化、审判方式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审判质效、强化了审判管理、推进了法官队伍的“三化”建设,法官队伍内在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得到提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对平桥法院推行新型合议庭审判制度工作作出指示,给予充分肯定;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邱家根、副主任王鹏远等领导也分别对平桥法院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和肯定,在全市乃至全省司法系统引起良好反响。
四、强化法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法官综合能力
当前,我国法官队伍特别是基层法官队伍,就知识结构和能力而言,还较为普遍存在着“经验型法官多、知识型法官少;单一型法官多、复合型法官少”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对法官教育培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确实与基层法官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很大偏差,很多工作和制度束缚了基层法官的成长。我国大部分案件、大部分法官在基层,因此,要全面提升基层法官综合能力,对基层法官的任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培训工作应为审判服务,为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服务。然而,目前在对法官培训中,其课程设置、教师配置和授课安排缺乏针对性,与提高法官综合司法能力的目标存在距离。现行法官教育培训主要是一种以学历教育培训、应急性和临时性培训、普及性和知识性培训为核心的培训。培训内容过于侧重法律知识,没有兼顾审判实践的需要,忽视了培养法官综合能力提高。结合基层法官审判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对法官的培训,应注重提升法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维护公平正义能力;应对新媒体时代与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如在应对新媒体时代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上,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给审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起简单案件也能在媒体上迅速掀起舆论风暴。法官如何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和应对引导突发事件舆情的能力,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对法官培训应强化和突出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以此建立健全科学、简便、务实、管用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切实发挥各级法院教育培训机构在法院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