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人民法院要牢牢把握政法工作核心价值追求,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正是司法为民的具体体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感情不能丢,则是对司法为民的具体要求,基层法院接近基层,了解民情要注重发挥优势,着力从四个方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一是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是人民法院坚持和实现人民性的动力源泉和思想基础。要善于用人民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许多年轻法官直接从学校到法院工作,与群众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群众爱听的话不会说,群众需要的事不会做,群众的误解不好消除,群众意见不愿接受,与群众沟通交流达不成共识,造成群众对法院工作不理解、不认同。要加强法官的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干警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法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在执法办案中,要尽力为群众服务,切实对群众负责,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拉近司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司法越贴近群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
二是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坚持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把案件质量作为法院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案件质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监控,不断提升法官的法律适用能力、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说理能力、判后答疑能力。要让群众官司赢得清楚,输得明白,裁判文书看得懂,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建立动态、高效、实用的审判管理体系,对审判执行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建立案件评查长效机制,坚持内部评查和外部评查相结合,常规评查和专项评查相结合,完善评查方法,提高评查的针对性,通过评查提升案件质量。
三是着力提升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工夫,努力打造“廉洁型”法院。通过向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对群众通过监督卡反映的问题一律实行责任倒查,加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对干警进行警示教育,建立廉政承诺和廉政宣誓制度,制作廉政承诺和亲情寄语牌,引导干警自我反省,强化自我监督。不断加强审务督查力度,改革督查方式。要从群众最关注、权力最集中、工作最薄弱、当事人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和人员入手,夯实制度防线,健全内控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管理格局。
四是着力延伸审判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法院的职能作用,深化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加强诉讼指导、风险提示、判前释法、判后答疑,给群众一个明白。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机制,深化巡回立案、预约立案、假日法庭等举措,给群众一个便捷。要加强与律师、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的联络沟通,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加以整改。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常态化,注重民生案件审理,对涉及群众直接利益的医疗、教育、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案件,优先立案、便捷审理、高效执行。坚持把审判职能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地方延伸。开展下乡巡回办案、“一村一法官”等活动,不断深入基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总之,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群众路线作为审判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务必使广大干警的政治觉悟、司法能力、司法作风有新提高,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4-16 5版 张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