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内乡】民情理事会:一个基层代表的履职努力

发布时间:2014-04-09 11:16:39



    人代会上,王建华(左二)正在埋头填写人大议案。  

    几年前,河南省内乡县湍东镇被划为内乡新城区。由于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保障不断跟进,广大社区民众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困惑与问题,比如城中村拆迁改造,耕地征收,企业职工养老金“断保”,职工最低工资待遇兑现难,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有纰漏,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配有漏洞,环境污染增多,物价攀升……还有居民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无不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现年56岁的王建华,从1994年就开始当湍东镇东王营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1996年,他当选县人大代表,并连任了18年。18年来,他以饱满的参政热情和强烈的履职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反映民意,积极提出议案。

    在此情形下,湍东镇人大主席团引导王建华率先成立了“代表民情理事会”,王建华任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全是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主要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拆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在政府确定的拆迁区域,每次拆迁前,王建华都主动联系张智理等人大代表,分头深入农户,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从情、理、法的角度,向群众解释服从大局的意义。拆迁后,在部分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上,王建华等代表一方面积极以建议的方式向县政府反映,一方面找征地方安排人员就业。

    通过代表们的努力,湍东镇近两年来的拆迁工作,没有出现群众闹事、大批群众上访等事件,县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认真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多年来,王建华积极发挥“代表民情理事会”的作用,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312国道和内余公路从王建华所在的村交叉穿过,交叉口附近的学校、企业集中,存在极大的交通隐患,他就提写了《在交通要道增设路标》的建议,引起县人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很短时间内,交叉口设置了警示灯及路牌。

    2013年8月,该村一名在外地打工的妇女被老板无理克扣工资。王建华得知情况后,与当地人大组织联系,为该妇女讨回了工资。

    2013年,王建华提建议、意见20多条,均得到了落实。其中《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建议》和《关于在湍东开发区新建自来水厂的建议》,荣获了县优秀建议奖。

    据不完全统计,该理事会成立至今,已调处因拆迁问题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近百起,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从2008年至今,王建华代表还借助“代表民情理事会”,提出议案25件,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尤其以涉及民生问题的居多,真正体现了社情民意。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4-5 7版 许圣义 武瑞丽 文/图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