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院长 赵耀武
综治周刊:为应对“医闹”,而今医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论是让医护人员习武、戴头盔上班,还是动用安保人员看家护院,都广为社会诟病,而西工法院的医疗巡回法庭却赢得各界好评,请问建庭初衷何在?
赵耀武: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好方式,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角度看,以巡回法庭的方式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是“接地气”的好途径。从司法改革的视角考量,法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在维护好、保护好和落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由于医患矛盾既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难题,更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西工又是维系洛阳和谐稳定的“敏感区”,所以把成立医疗巡回法庭作为保障和促进洛阳和谐稳定的“桥梁”与“纽带”,不仅确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综治周刊: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被法院内部称为“难案之最”,西工法院是如何迎难而上、化难为易的?
赵耀武:显而易见,化解难度系数之大的医患纠纷,单靠法院孤军作战必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们走出了两步棋:一聘专家“借大脑”。在市卫生局的协助下,从全市各大医院里遴选出20名医疗专家,报区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医疗纠纷案件审理。同时还聘请100名医学权威专家作为智囊团,为辅助医疗巡回法庭化解医患纠纷助力。二靠诉调对接“借东风”。我们始终坚持既抓案头,又抓源头。通过调动卫生系统、患者亲属、基层调委、村委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调解优势,必要时请求市、区政法委派员参与,形成强有力的诉调对接网络,以此作为破解医患纠纷的难题之策。
综治周刊: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谈到“加强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时强调“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鼓励地方法院在宪法和法律规定框架内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西工医疗巡回法庭作为创新推出的新生事物,今后如何更上一层楼?
赵耀武:我们虽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将努力探索和完善。主要强化三种功能:一是继续强化调解网络的功能。在2013年12月19日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法院、医疗机构、卫生系统三方关于如何高效化解医患纠纷工作的研讨会议,进一步制定医疗机构专家证人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序化的流程管理制度。对医学专家的选聘、管理、监督工作加强制度化管理,保持医学专家参与的稳定性;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医疗机构调解的工作机制,加强各方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医患矛盾的及时、高效化解;二是强化审判指引功能。要倡导“亡羊补牢”司法观,以案育人、就案讲法。要选择典型案例在医院开庭、邀请医务人员旁听,将“公堂”变“课堂”。既使医务人员强化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感,更使他们增强依法履职的守法感,从而避免同类医疗悲剧上演;三是强化法制宣传功能。要追求案件社会效果最大化。对典型案件,通过主动邀请媒体介入、实况转播、就案讲法等,既让老百姓懂得如何理性维权、诚实诉讼的道理,更让他们知晓医疗维权要守法,任何过激、粗暴的违法行为都不可取。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3-30 5版 陈有根 张玉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