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垂钓感悟

  发布时间:2014-03-10 10:09:22


    作为一名法官,已经在法院工作十余年,闲暇时间喜欢去钓鱼,单位也有很多同事对钓鱼乐此不疲,有天忽然想到,其实休闲钓鱼和法官办案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才构思着要写点东西出来,与大家共勉。

    钓鱼可以修身养性,在紧张工作之余,远离喧闹的城市,来到幽静的旷野,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面对粼粼清波的一湖碧水,欣赏着蓝天白云的大自然美景,抛竿垂钓,真是心旷神怡。钓鱼是耐心和信心的结合,需要的是耐心地等,要耐得住性子守鱼。凝神静气严阵以待,安然自得地等着鱼儿上钩,钓鱼可以克服急躁轻浮的习惯,培养人的稳健与含蓄。钓鱼不为鱼,为鱼不求鱼。求鱼只为乐,为乐而钓鱼!

    法官同样需修身养性。一个优秀的法官,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成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法官这一职业,不是轻浮,更不是虚荣,如何修身养性影响着一个法官的成长之路。为人处事的智慧,需要修身养性来获得。要学会远离奢华,要经得起清贫,耐得住寂寞,淡然处世。法官天天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同样要经得住诱惑,如果抵挡不住糖衣炮弹,那么只会象鱼儿一样愿者上钩,最终会自毁前程。

    钓鱼是选点,找底,调漂,开饵,施钓。如果不按顺序来,是很难钓到鱼的。

    法官是立案,受理,开庭,调解或判决,送达。法官不按程序办,那么就会违反程序,就会办错案。

    钓鱼首先需要选点,找到好的钓点,那么一天会大丰收。如何钓鱼,钓好每一次鱼,尤其是去水库钓鱼,选择钓鱼地点,那就是重中之重。选择钓点需要看(地形)、试(水深)、察(痕迹)、走访(了解情况),以此来确定最佳钓位。

    而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何归纳争议焦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归纳的不准确,法庭调查就可能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该调查的内容没调查,不该查的查了一大堆。审理案件找准焦点,就会找到双方争议的症结所在,那么就会找准切入点去解决。争议焦点关键在于“点”上,法官就是要让隐藏在争议背后的那个“点”浮出水面,那么调查就能找到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层层展开,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解决当事人的纠纷。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还要善于总结,不断的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那么焦点自然就会把握得准确。

    会钓鱼的人都知道,在钓鱼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一项精细活儿,那就是找底调浮漂,这是钓鱼的基础,如果连底都找不准,浮漂调不好,那么还谈何钓鱼。细节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钓鱼也是一样的。

    作为法官,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工作,但我们同样缺少不了细节。有句谚语说道,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是的,细节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办案过程中,细节可以让我们体现温情,使我们从容化解矛盾;细节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使我们获得当事人的理解。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是依靠办案经验对各方证据进行分析,而认定案件事实,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体会到细节的力量,从而更准确的还原案件事实。在主持调解中,更需要法官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社会经验及超然的洞察能力,要善于捕捉当事人的每一个细微表现,某一个眼神、某一种叹息,某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是双方握手言和的理由和契机。从细节入手,找准切入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一个优秀的法官要善于从情理、事理和逻辑推理中认识本质,同时更需要法官有过人的胆识,这样才能借助细节明辨是非、定纷止争,从而避免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钓鱼人都是不辞劳苦的,风餐露宿,狂风暴雨更是家常便饭。他们开车几十公里;他们爬山涉水;他们起的比鸡早;他们睡的比狗晚;他们背的装备比牛沉;他们晒的比猪黑。比喻的很形象,这是真正钓鱼人的写照。他们,累并快乐着!为的就是享受一天的钓鱼,享受最后满载而归的幸福。

    法官同样是不知疲倦的,为查清案件事实,不顾严寒酷暑,不远千里路途劳累,去调查取证;他们顶风冒雨,踏着泥泞深入田间地头去为当事人送达文书;他们爬山涉水,徒步到当事人家里去巡回审判;他们不分昼夜,苦口婆心地做当事人的工作,只为不错过任何一个调解化解矛盾的时机。法官是辛苦的,法官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每天排期开庭,在一次次的庭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每天约见当事人,进行调解,在一个个当事人满意的微笑中寻找快乐;每天夜深了,他们仍旧埋头伏案,整理卷宗,书写判决,默默守卫着人间正义,在一张张法律文书中放飞理想。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