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感受法官 | 王凤强:深耕行政审判十七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09:58:18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6时30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员额法官王凤强准时走出家门,赶往单位。作为一位已有17年行政审判经验的专业法官,王凤强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开庭、合议、审签案件所占据。同事们常打趣他说:“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去开庭的路上。”

    2016年以来,王凤强的结案总数连续三年居全院第一。翻开办案记录,仅在2019年,王凤强个人承办的案件就有406件,参与审理的案件更是高达1114件。

    群众说 他“很接地气”

    审理一方当事人众多的案件,常常需要考虑群体性纠纷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否会引起矛盾激化等多重因素。这对很多法官来说,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然而,这种审判经历却是王凤强最引以为豪的。

    近年来,王凤强共妥善处理了涉当事人50人以上的行政案件30余起。面对群体压力,他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人多的时候,往往就有个‘群胆’。法官的态度、语言、表情等任何一个细节的改变,都可能引发群体成员的情绪变化。”王凤强说,“办这样的案子,法官要先把心放正,这样才能让群众信任你、服气你。”

    在审理马某丁等225人诉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政府房屋行政征收一案时,王凤强先后7次深入已是处处瓦砾的拆迁现场,走访安置房居民和“钉子户”,全面了解实际情况。

    为了方便涉案群众到场旁听,本可以在河南省郑州市“坐堂问案”的王凤强,特意把庭审开在了离群众更近的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

    虽然该案判决最终维持了当地政府的征收决定,但因释法明理到位,225名原告无一人申请再审。

    正因为工作能力突出,王凤强经常承担“急、难、险、重”的审判任务。然而,即便是在处理这些棘手的案件过程中,朴素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也常常能从他的办公室里传出。

    敞开门、拉家常,这正是王凤强与当事人沟通的情感“桥梁”。

   “我是从农村走出、成长起来的孩子,家里的事、村里的事我都熟悉。”王凤强说,“我了解老乡们最需要什么,有时候可能就只是一个理解、一份沟通。”

    丰富的审判阅历,让王凤强能准确地洞悉和把握当事人的心理,从纠纷背后看出案件争议的实质。很多时候,还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王凤强便已提出了一个尽可能让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由此,节约了多方诉讼参与人的时间。用王凤强的话来说:“把群众从诉讼漩涡里拉出来,就是发展了生产力”。

    来自河南省许昌市的当事人张某政,对自己的劳动争议案子很不放心。还没到开庭时间,他就提前来到河南高院,想通过旁听庭审的方式,提前“考察”自己案件的承办法官王凤强。

   “最开始,我是不太相信法院的。但是,在旁听了王法官的其他几个庭审后,我感觉到,法院是公正的。”张某政说,“在我的案子审理过程中,王法官也跟我聊了很多。虽然最后没有胜诉,有些缺憾,但我对裁判结果没有意见,我相信法律。”

    政府说 他“帮了大忙”

    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在于行政机关是恒定被告,也即所谓的“民告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南省各地因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施工而带来了大量的拆迁任务,相关纠纷也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其中,不少案件到了王凤强的案头。

    2013年12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涉及754户群众的房屋征收项目启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地政府始终未能与其中近40户被征收人达成一致意见。政府下达征收补偿决定后,双方矛盾激化,案件于2018年初被诉至河南高院。

    时任宛城区副区长的刘洪涛感慨地说:“一边是推进不下去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另一边政府还要为涉案项目支付利息和已签约群众的过渡安置费用。每耽搁一天,政府就相当于将一辆轿车推进黄河里!”

    为了尽快妥善办理这批案件,王凤强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调解工作,部分当事人通过法院与区政府达成了庭外和解。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安置房也正在建设。

    2019年下半年,李某安诉尉氏县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补偿一案提起上诉后,被分到王凤强手中。

    在充分调查了解案情后,王凤强在判决书中详细剖析了被告所作出的被诉《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的失当之处,维持了被告败诉的一审判决。

    从表象上看,是法院让基层政府输掉了官司,但实际上,这个败诉判决,为当地乃至河南全省各地按程序开展安置补偿工作提供了法治借鉴。

    作为多家行政机关的法律顾问,律师汤路明总结了王凤强的三个特点:“一是办案效率高,很多我们认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处理完毕的案件,到他手里,可能一两个月就办结了;二是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很多当事人情绪非常激动,他过来耐心地跟当事人聊上几句,很快就能让场面平稳下来;三是案件满意度高,不管是当事人还是行政机关败诉,没有对他有意见的。他的工作确实帮了政府大忙。”

    家人说 他也在“治病救人”

    2017年,王凤强的爱人因病持续高烧12天。一边是家人,一边是已经定好的开庭日程,王凤强的内心也有挣扎:“妻子需要人照看,但案件开庭时间都已确定,当事人为此做了很多准备,还有不少是从距离郑州几百公里的外地早早赶来的。”

    最终,王凤强叫回了正在四川成都读大学的女儿进行陪护,自己则在每天开完庭后再去医院照顾妻子。

   “理解!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能理解他的工作,法官的职业是另一种形式的‘治病救人’……”说起这件事,王凤强的妻子汤玉玲一边向笔者展示着王凤强曾获得的全国模范法官、一等功、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证书,一边说:“凤强老是说,每一个当事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有一层社会关系。很多群众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他和他的家庭、社会关系对法院和法官形象的了解,就看自己家的案子被办理得怎么样。医生给病人治疗身体,法官为社会调和矛盾,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凤强同志的办案质量和效果在全国行政审判系统也是名列前茅的。他不仅是我们行政审判法官中的先进模范,更是广大迎难而上、勇于拼搏的‘李庆军式好法官’的杰出代表。”与王凤强共事多年的河南高院行政庭庭长李继红说。

文章出处:中国审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