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我骄傲,我是法官中的“新闻官”

  发布时间:2018-04-20 09:38:18


    小时候,因为阅读了大量的法制类文学和新闻作品,我一直梦想长大后做一个法制新闻工作者。

因为家庭等种种原因,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走进大学校门。之后做过代课教师,做过生意,但心中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于是在忙碌之余,我自学法律和新闻,终于在1998年走进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因为爱好新闻写作,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利用办案之余,结合办案实际,撰写了大量法制新闻稿件,连年被省、市、县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卢氏县青年岗位能手”。

由于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成绩显著,2003年1月,我被卢氏县人民法院特聘为宣传人员。法院为我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专门为我装了上网宽带,开通了长途电话,可以说,我一下子从“手写时代”进入了“数码时代”。

此后在卢氏法院从事法制宣传工作的14年中,我采写了大量法制新闻稿件,撰写各类法制新闻稿件5000余篇,在各级党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河南法制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等媒体发表后,彰显了法制新闻匡扶正义、鞭挞邪恶、警示人生的作用,部分稿件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所采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4年新春伊始,我采访撰写的《卢氏法院上班首日下乡开庭雪地审案》的新闻被《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三门峡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大河网、中广网等几十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卢氏法院开年工作的好气象因此深受业内和各界人士好评。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仅仅是日常工作中担负的一小部分。单位的网站维护与更新、政务微博管理、微信平台运营、舆情实时监控、裁判文书上网、网络视频直播、院里所有重大活动的策划、拍照、摄像、撰稿……这些至少需要四五个人的工作量,在卢氏法院压到了我一个人身上。于是,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十余年来,我所采写的稿件数量占据三门峡市法院系统个人发稿数量第一,成为全市法院系统宣传战线的一面旗帜。

同时,我利用工作之余,采写了大量关注民情民声的社会新闻稿件,为百姓、为弱者鼓与呼,部分民生稿件受到中央、省、市领导批示。

2008年11月,一名叫夏睿涵的8岁患病小女孩令我无法释怀。白血病使含苞的生命危在旦夕,令小睿涵的家庭陷入困境。我得知情况后,连夜动笔,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求助,我采写的《卢氏11岁女孩患重病网友通过网络传递爱心》通过大河网、《西部晨风》等媒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积极捐款,很快为患病女孩夏睿涵捐款10余万元。

三门峡爱心之家卢氏分会成立后,在做好法院宣传工作的同时,我积极热心社会公益,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利用工作之余,我发起、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然后通过笔下的文字呼吁社会关注,引来爱心播撒。2015年和2016年,我入选“三门峡好人榜”,连续两年被授予“三门峡好人”荣誉称号。

“触摸社会良知,记录事实真相!”作为一名法制新闻宣传者,我一直秉承着这一原则。正义和良知是我创作的源泉,即使前面有着无法预知的危险,也不能阻止前进的脚步。2008年1月,我和他人共同策划撰写的《河南卢氏一退休工人一家四代力移债山感动中国》一文,在大河网首发后,引起国内外多家媒体关注,被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共同关注》《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栏目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2012年1月,在我的策划和报道下,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政府违背承诺,拖欠卢氏80余名农民工的60余万血汗钱被依法讨回;四川流浪儿三门峡被收养5年还是“黑户”,经我报道后,孩子的户口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2013年6月,我所采写的《卢氏县五里川镇300余名群众遭遇行路难,渴盼修通民生路》经《河南日报》、大河网、河南手机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省、市、县有关领导高度关注,不到半年,困扰群众上百年的行路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14年4月,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5岁男童岳志豪罹患白血病,全家陷入困境。当我从在卢氏电视台工作的同学丰瑞那里得知小志豪的病情后,我率先在大河论坛、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QQ群以个人名义发帖为小志豪求助,同时在联系大河网记者、《三门峡日报》记者进行跟踪报道,引发跨国募捐,县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团县委、县妇联会组织全县进行募捐,共为小志豪募集善款20余万元。2014年9月,小志豪成功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手术……

因为在宣传工作方面成绩显著,我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政法机关和宣传部门的表彰和奖励,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和评论员,作品多次获奖。

    2015年12月,我被三门峡文明委评为“爱岗敬业三门峡好人”,卢氏电视台“关心关注”栏目对我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2016年3月5日,在三门峡市首届青年志愿者服务市长奖评选活动中,我作为卢氏县唯一一个获奖的青年志愿者,荣获“三门峡市首届青年志愿服务市长奖”。同年5月,卢氏电视台“育德树人”栏目以《爱暖莘川——赵富林和他们的爱心之家》为题目,再次对我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2016年6月,到卢氏蹲点的《河南法制报》资深记者马国富获知我的事迹后,专门采访撰写了报道《扎根法院的“泥腿记者”》。

然而,在政法宣传系统坚守14年的我,迄今为止,还是一名编外人员。即使我有着辉煌的战绩,即使自始至终都将公平和正义装在心间,仍然要面临现实的种种残酷,仍然要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升职、提拔永远与我无缘。

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就被送进寄宿学校,只在周末和节假日才能父女相聚。我们父女最温馨的一幕便是我在电脑前忙碌,女儿静静地趴在桌前写作业。或者,女儿跟着我奔波在下乡采访的路上……作为父亲的个中辛酸,以及对女儿的爱与愧疚,只有自己明白。

曾经有文友和新闻同行多次问我,你做这么多,名已经有了,利却不图。那你这么拼,到底图个什么?

我告诉他们,人生总要有所追求。做一名政法系统的宣传员,一名法官中的“新闻官”,是我从小以来的夙愿。我热爱这份职业,所以我把它当成我毕生的事业,即使为此付出再多的辛劳,我也认为值得。我是编外人员,但我不会因此纠结不安。因为我所做的工作证实了我的存在价值。

我骄傲!我是法官中的“新闻官”。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